文化馆新闻
“诗与城”第二期《虚拟世界——诗·摄影·城市》活动回顾
来源:南山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 2019-07-17
216
0
0

当我们每天奔波于这个城市的高楼之间

当我们淹没于城市生活的繁忙之中

当我们为柴米油盐的琐碎之事袭扰

或许我们也会疑问,为什么要写诗

之于生活,诗歌的意义又在哪里?

微信图片_20190717103844.jpg    “诗与城”诗歌艺术系列活动第二期,诗人梁小曼用一颗生长在城市之中的诗心分享了她用文字看到的世界与她通过镜头看到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190717103958.jpg

城市如何缔造诗人?

在梁小曼看来,其实,现代诗的源头正是城市,“城市的气质与经验塑造了诗的气质与经验”,而生活在城市之中的诗人也处处在现代诗的元素之中,在一颗敏感的诗心的驱使下,城市本身就是诗歌的世界,是滋生诗歌的土壤,就像梁小曼那种忽然想看着大海喝咖啡的浪漫心绪,便可以成为一首动人的诗歌《较场尾》。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00.jpg

是什么让你举起了相机?

“七年地下电影放映者”, 梁小曼会这么介绍自己。对于她来说,“光”和“影”结构出的世界其实是“诗性”的另一种表现。活动现场同时展出了为本次活动定制的梁小曼的多幅摄影作品。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04.jpg

没有更多的色彩,在梁小曼减法式的“决断”中,黑的影与白的光挤出一段段故事,那是“他”、“她”、“它”的内心在刹那间的绽放,而在小曼的眼里,这就是“诗性”,是一种关乎“存在”的恒定主题。

深圳是诗歌的另外一个名字

活动现场还有一位重量级嘉宾:著名的第三代诗人代表陈东东。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09.jpg

在他印象中,深圳是个年轻、包容、活力的城市,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这个城市人文气息的积累,“城市的精神气质,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内心充盈,深圳也将会是诗歌的另一个名字”。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13.jpg

诗歌是一种修复和超越

在现场互动时,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诗歌爱好者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关于“诗歌与冲突”,那么,诗歌在冲突中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17.jpg

△诗歌爱好者现场互动提问

诚然,我们所处的城市、所处的世界并不完美,甚至还有某些缺憾或者冲突。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21.jpg

 △梁小曼用白话读诗

但是,就像陈东东的回答,“诗歌是一种修复和超越”,通过诗歌,人们可以修复和超越一些东西,从而弥补现实社会的一些不足,达到一个更高境遇。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24.jpg

△陈东东解析诗歌与城市的关系

我想,这个回答,应该也是“为什么要写诗?”的另一个答案,它并不炽烈,但是皎洁纯粹,如同当晚的月光,在夜色中伴我们前行。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28.jpg

△南山区文化馆基层文化服务部主任张卉介绍“诗与城”诗歌艺术系列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32.jpg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36.jpg

如东东所说,城市的精神气质,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内心充盈。

微信图片_20190717104439.jpg

△梁小曼和陈东东为“诗与城”活动写下的寄语

如小曼所说,深圳应该孕育出杰出的诗人。而他们或许此夜就在这其中。


“ 诗与城”系列活动是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之一,是南山区为南山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造的品牌活动。

往往提到诗意,人们总是和远方联想在一起,仿佛只有远方才存在诗意。其实,诗意不止在远方,也在我们的身边,在都市人的生活里。南山区文化馆联合不同的街道分馆,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基层。希望通过活动,邀请诗人走到普通群众中间,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

 

 下期预告

“ 诗与城”系列活动将于7月20日举办第3期

嘉宾:彭庆元(诗人、散文家、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