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拜堂
深圳市级
1821
191
0

清朝末年,水围村有个叫阿华的年轻人,花名又叫做“靓华”。当时村里的基围、渔船,都被贪官污吏们以没有纳税为借口,强行没收、霸占去了。很多村民失去了生计,弄得来民不聊生。阿华一家人也是每天都为生活发愁。

这时,南洋一带正在开发橡胶园,需要大量劳工。一些人贩子就到广东沿海农村来招人,然后转手卖到南洋去,称为“卖猪仔”,从中赚钱。很多青壮年迫于生计,只得把自己卖给他们,给家人留下几个卖身钱。阿华和村里的几个年青人也被“卖猪仔”去了南洋。这一去就再也没有音信。家中就剩下两位老人孤苦伶仃的,天天都盼着阿华回来,在家里等,到村口去望,却总也盼不来阿华的身影。

这样过了几年,二位老人想想阿华的年龄也不小了,应该成亲了,想给他娶个媳妇,等阿华回来了,也好有个自己的小家庭。但是阿华本人又不在,拜不了堂,怎么办呢?村里这样的人家还很多,大家一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

不久,经媒人说合了一个本村的女孩子,女孩子家里虽然很穷,但人很不错,双方的老人都同意。可是直到成亲的那天,阿华也没有回来。家人就用一只鸡公来代替阿华,与新娘拜堂成亲。他们用红绸在鸡公头上扎上大红花,让一个小男孩双手捧着鸡公,与新娘拜堂。入洞房的时候,他们还把“鸡公”放到床上,与新娘同床。

因她的老公名叫“阿华”,人们就把她称作“华娘”。自从嫁给阿华以后,她一直都没有见过她的老公,在家里耕地、养鸡、养猪,侍奉公婆,她的一生就嫁给了一只“鸡公”。遇到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或是受了什么委屈,或是养的鸡呀、猪呀死了,她就只是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她日思夜想,只盼着阿华能够早日回来。

她有个邻居和她的命运一样,叫做“天娘”,有时俩个人聊聊天,说说话,有时也互相开开玩笑,苦中作乐。有一年快过年了,华娘正在家里做炒米饼,突然天娘跑来对她说:“阿华回来了”,听到这句话,华娘激动得往外就跑,她当时手里正拿着炒米,边撒边做炒米饼,但此时她什么都忘了,只是不顾一切地往村口跑。一边跑,一边手里还在机械的撒着炒米。村里的人看到她跑过的巷里都是白白的一地炒米。等她跑到村口,却什么也没有。原来是天娘在跟她开玩笑。华娘突然觉得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整个人就跟木桩一样定在那里,手里的炒米全掉到了地上。

关闭